郁郁葱葱的河畔海岸线始终沿着河流可达。漫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,市民感叹:曾经分裂的长江沿岸
郁郁葱葱的河畔海岸线始终沿着河流可达。一位市民在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散步时感叹道。曾经一分为二的长江岸线如今已连为一体,畅通无阻。
这一改变是五年前就开始规划的。如今,这一计划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“科学制定并持续实施五年规划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。”今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召开的“十五五”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谈到五年规划的重要性。
在党的总指挥下,中长期规划将确保国家战略意志的统一科学制定分步目标和时间表,确保规划编制和实施方向与国家战略意图相一致。
河岸沙美流畅,地铁线路四通八达,城市“绿色基因”无处不在……一步一个脚印,规划见效,城市在奇妙变化,展现出中国体制的强大优势。
2020年,武汉江岸线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。随着它的传播和变得更加复杂,问题逐渐变得更加明显。由于码头、建筑物等障碍,或者没有天然海滩,沿河行走的市民和游客找到了“断点”,无奈只能折返或绕道,影响体验。部分河滩缺乏休闲设施和绿化景观es,使他们无法吸引人。
武汉规划院国际秘书长董飞回忆,当时,她和同事们在百里长江生态走廊规划中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总结,首次提出同时推进河流、海岸和城市一体化,从安全、生态、文化、交通和交通五个方面制定规划策略。和活力。规划过程中,团队充分尊重海岸生态环境和腹地发展需求,实施了大规模的河岸规划。
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规划建设16个项目,解决岸线零散、中心标志性景观和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。 ``有'硬骨头''你需要意志力来克服“断点”和“沃尔”“一一进行,再难也要坚持到底。”
对于新建的江汉蓝路,武汉市水利局堤防处官员心情复杂。五年来,他和同事们穿梭于不同的所属单位之间,挨家挨户沟通协调,让大大小小的码头、单位、公司一一搬动、让路。随着项目的陆续竣工,原本支离破碎的海岸线逐渐汇聚在一起。
放眼望去,蓝天白云,武汉两江四岸雄伟。供图:记者胡东东
今年国庆节前,最后两个“断点”已被清除,武汉江岸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。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按计划建成,武汉三环两江四岸全面建成连接。武汉市民现已拥有沿两条河流和四个水坝的80多公里的连续观江通道。家住民生社区的万先生难掩喜悦之情:“以前,到达江岸的唯一途径是从武汉关港码头沿着沿江大道,经过武汉科技馆。现在,江堤内有了一条小路。”
在地铁站,市民刘小伟指着武汉铁路图表达了喜悦之情:“五年来,红色地铁越来越密集,现在所有城区都通了地铁。”他看到的“网络”居然有一架“飞机”。
据武汉地铁集团相关人士介绍,“十三五”末,武汉地铁线路总里程达339公里。 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明确:“大城市互联互通,新兴城市互联互通”。
2021年12月,5号线武汉地铁第一条完全自主运营的线路开通。其先进功能包括能够执行列车自动发车、到站、车站精准停车等操作。为了锻炼“大脑”,地铁信号团队克服重重挑战,夜以继日地学习,完成了44个运行场景、1085个全自动驾驶功能的信号调试。
武汉地铁19号线按计划于2023年12月开通运营,在城市东部铁路网上建立一条高速线路。为了按时通车,在施工高峰期,同时施工了14个两个隧道掌子面,600多名承包商每天24小时轮班在地下作业。
武汉地铁19号线。
2024年12月27日,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首段、武昌段三期首段按计划开通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期间,武汉建成开通5号线、6号线二期、7号线前川线、8号线二期、11号线二/三期、16号线、19号线,增加运营距离179公里。
一架约四层楼高的大型盾构机最近从南通起飞,计划于本月晚些时候抵达武汉。横跨长江的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即将开工。
针对生产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难的问题,武汉市于2022年7月开始建设无废城市。实施方案明确目标:“到2025年,全市工业固废产生量快速减少,主要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综合利用,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,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显着提高。”危险将会增加。”废物将得到安全管理将首次建立固体废物管理信息“网络”……”
我们将找到突破口,永不放弃,坚守目标,武汉将千方百计建设“高效城市”。
“如今,浮渣武钢的工厂现在可以生产曾经堆放在山上的钢渣作为建筑材料,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.8万吨。
在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,巨型机械爪每天“吃掉”3000吨垃圾,“吐出”电力照亮数千个家庭。建筑垃圾被智能分离并转化为回收砖来铺设城市街道。食物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每年可发电超过4000万千瓦时。城市代谢中心每年可转化绿色电力6.77亿千瓦时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,相当于种植4370万棵树。
电池废旧的新能源汽车重新投入运营,铝铝合金车身得到再生并被赋予新的生命。岚图汽车实现汽车资源充分利用率80%、循环利用率98.6%。
益海嘉里公司采用创新技术,将米糠提炼成油,将稻壳用作燃料,将稻壳灰加工成轮胎。
……
武汉高效城市建设,随着“路线图”的推进,都将为城市增添新的“高效细胞”,让城市更加绿色、清洁。
截至今年上半年,武汉共建成“效率小区”1640个,覆盖学校、工厂、机关事业单位、商场、餐饮、景区等。
(长江日报记者宋磊、陶长宁、金文兵、插图:张莉)